跳到主要内容

关于luna-ust的一些思考


My Profile
懒惰的西瓜
lifelong learner & blockchain enthusiast & tokenomics designer & novel writer

这是一个新系列,会陆续记录我对tokenomics的思考。以J代T作为我的个人标志,同时也是一个暗示:客官您看看就好,勿当真,都是joke~

早上起来看到大瀑布,又回到了去年初入币圈就腰斩的巨人支配恐惧之中;但很快,贫穷的我(这代表仓位损失有限)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terra之上:

luna-ust究竟会不会死亡螺旋,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。之前我的看法是:会,但很难。因为我看到terra生态背后的应用场景,比如ust作为稳定币支付的几大应用,印象里在韩国(chai)乃至蒙古(memepay)都有开展业务。出于这些支付场景的存在与发展,我不会觉得ust是空气,甚至会觉得ust反而具有比usdt等美元储备稳定币更原生态的货币内核(尽管对terra的共识一直是一个问题)。

早起看到的ust貌似是0.7,着实震惊我太爷爷一整年,当然现在貌似回到0.8了。

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?我尝试回顾了一下,由于之前并没有太过关注这方面信息,中间如有错误还请提醒。

一、双币螺旋大法

首先简单解释一下luna-ust机制。无论市场价格如何变化,terra保证用户可以用价值$1的luna与1$ust进行兑换。当ust低于$1时,套利者将会燃烧1$ust铸造价值$1的luna(如此便可获得差价收益);反之,则销毁$1价值的luna铸造1$ust。

同样类似于这套机制却更早见阎王的一个稳定币系统是iron-titan。iron以usdc+titan为抵押,最开始以usdc全额抵押铸造,当iron的小时平均加权价格大于$1时,协议将会调整抵押率,比如usdc抵押率变成80%,这样用户就可以使用价值$1的20%titan+80%usdc铸造1$iron套利。

iron是怎么归零的呢?

事情始于titan价格的拉高,拉高后巨鲸开始出货,巨鲸砸盘引发市场恐慌,titan价格下跌过快,导致iron脱钩;当iron低于$1时,按照套利机制会发生什么?用户可以使用1$iron换取价值$1的usdc+titan;恐慌情绪蔓延时,大量用户把拿到手的titan继续卖出,于是titan继续下跌、iron持续脱钩,陷入死亡螺旋……

关于iron的归零,有哪些教训呢?

  1. 不要提供过高的的LP激励。iron给稳定币LP提供的APY竟然高达500%,即使这会吸引来大量流动性,但LP不是傻子,刀口舔血的活一旦赚到目标收益跑的比谁都快。

  2. 非稳定币一极,不要暴涨暴跌(进行控制)。举例来说,luna从50暴涨到100,看起来似乎是利好,实则不然。luna突然暴涨,意味着销毁单枚luna能够铸造的ust数量暴增,市场所需承载的ust容量变高,但实际需求又无法支撑,ust抛压会增加。当超出套利者心理预期范围时,套利者撂挑子,恐慌蔓延……

  3. 可信资产抵押真的管用吗?iron的抵押率设计,实际上就是希望通过协议成长慢慢去走一个去抵押的过程。事实上,死亡螺旋发生时,usdc的抵押率大概在75%(具体数据我也不知道,网上看到的),也就是说无论如何,单纯稳定币的损失都是有限的。20%左右的回撤对于加密市场玩家而言或许还是可以接受的。但死亡螺旋还是发生了。

  4. 不要低估市场情绪。如3所言,换个角度,即使死亡螺旋坐实,iron玩家只会损失25%,总比归零好上不少;相反,套利空间却是确定性存在的。那么大家为什么不去套利呢?因为市场情绪驱使着套利者逃离了——你的机制倚靠的就是套利者去实现市场自动平衡,现在套利者甩手不干了,怎么办?你以为可以利用机制设计引导套利者的行为,却没想到套利者的行为其实更多是被市场情绪所引导的

  5. 忽略了稳定币用途。如果用户仅仅是来剽APY的,而不具有对iron的真实需求,铸造iron还是titan或者乱七八糟的什么玩意有什么用呢?usdc不香吗?

二、terra做了什么?

为什么之前我认为ust很难出现死亡螺旋?

问题5

一个重要原因,就在于ust的稳定币用例。

从货币开始认识DeFi这篇文章里,我写了自己一些对货币本质的一些思考。如果你认同我的看法,你会认为其实法币、比特币,或者说本文所讨论的luna/ust,他们的本质没什么不同,都是空气,只不过是国家信用/算法所支撑起来的共识罢了。

共识支撑了货币的内在价值,而用例则构成了货币的外在需求

BTC有用例吗?在被一些小国当作法币前,你很难说BTC有用例。所以在那个时候,它不是货币,它有共识却没法广泛使用(比如交换商品);所以它波动大,因为信息、宏观、市场情绪等它会大幅震荡。但法币的购买力却只会随着通胀速度调整(除非作为共识支撑的国家信用崩了)。所以法币很稳,熊市大家都会持法币(usdc之类,本质上还是法币驱动)。

换到ust,有共识吗?不知道,至少很多人看空它的机制设计。有用例吗?

anchor这种强制构造的需求不算(甚至在我看来反而是炸弹),真正让我相信terra可能性的在于其线下支付场景的连接。terra系统的chai是加密生态内少有的受监管的线下支付网关(基于KRW),尽管数据相比visa等巨头不值一提,但迈出这一步,就意味着ust拥有了其他稳定币不具有的能力(至少现阶段必须通过法币跳转)。

有人说,terra整条链目前就像一个一站式的金融应用,包括储蓄(anchor)、mirror(合成资产)、astroport(交易所)、chai(支付)等,详见此文。这其实正是为ust所构建的一堆需求场景,对应上面的问题5——只有用户真的对使用ust有需求了,ust才能够真正地逐渐稳住。

问题1

接下来说,我为什么认为anchor是炸弹呢?这就是问题1所提到的,不要提供过高激励。稳定币20%APY相对于iron可谓克制至极,然而相对于现实世界,或者其他稳定币池,或者是自身能力(抵押的luna年化仅4.5%),仍然高了。这或许会是一个吸引流动性的好手段,但长久以来,必受反噬。不要忘了,稳定币也是币,也是需要x-y的y,也是可以砸的,小鱼小虾20%倒无伤大雅,巨鲸们几亿几亿地砸,就算是法币也受不了(池子里的稳定币多了,类比恶性通胀),更别提ust本身机制还受到广泛质疑了。

小幅变化会被套利者抹平,大幅震荡却不是简单的1+1了,因为这会损伤市场的共识,引发恐慌,套利者直接跑路,你怎么办?放传统金融里就是挤兑(银行本身放贷也是造空气)。既然你的共识比银行系统要脆弱,还提供比银行高几倍的利率?

据说选择20%APY的原因是更看重的是其对terra生态增长的助力。那么换位思考一下,如果我是一名巨鲸,我为什么要助力terra生态增长?要么有利可图,要么有应用可用。有利可图的一面是我来提供流动性助力发展,另一面是我获利了要变现,我熊市/不爱了要出逃;增长并不是永久的,任何领域都会见顶,如何确保增量呢?所以一切都要看生态应用。可如果生态还没发展起来,就因为某些因素引发的连锁反应先凉凉呢?互联网烧钱抢用户,抢完还不是一地鸡毛——用户真的不是傻子,逐利游戏而已。

总之,anchor的20%APY我个人是不赞同(不可持续),当然有人会说,anchor箭在弦上不得不发——目前绝大部分ust躺在anchor中,一旦调整anchor利率,很大可能会造成ust的大幅出逃(chai等支付场景应用还不成熟),到时怎么办?

这里不得不提另一个项目,名字很绕口——叫abracadababra不知道我拼对了没……这货提出了一个”杠杆化收益头寸“的概念,将yearn等项目多余的流动性(yv token, etc)释放出来,并以mim为桥梁实现杠杆收益,如此杠杆率会随时间推移自动下降。通过绑定此类计息凭证token,$MIM短时间内拥有了大量流动性。

随着abradabra引入degenbox策略(支持ust抵押),套娃大师们开始纷纷用ust套娃:存入ust铸造mim→将mim换为ust返回上一步。由于ust与mim皆是稳定币(按照makerDAO的说法,皆是庞氏),大家选择性忽略了二者底层设计的风险(毕竟只看稳定币三个字是没有风险的)纷纷套娃,一时间夺走了anchor不少流动性。

有人说这岂不是好事?anchor减负啦!

问题是,degenbox就是基于anchor的,协议会把用户质押资产跨链到terra质押进anchor,再把质押证明aUST跨回ETH……

无论如何,MIM-UST算是吸引了大量流动性,实现了稳定币的一大目标。至于后来0xsifu黑天鹅,正着上去反着回来那就是后话了。那么我为什么要说这个事情呢?意思大概就是能吸引流动性固然是好事,但根本问题还是在于可持续性;之前ust联合frax在搞4crv池子,进展如何不清楚,但就算翻出花来,根基还是有问题(无论是4crv还是anchor,都是强制需求,一旦利益不再很难判断局势),饮鸩止渴指不准就遇到了哪只黑天鹅……

问题3

说完1、5,说说3。资产抵押,前段时间LFG启动了BTC储备池,在此前的机制上做了一些调节:铸造1$ust时,一部分luna会被用于购买btc(替代销毁)。相对于此前的设计,这个举动无疑表明了LFG的态度:即认为BTC相比于luna在未来将具有更好的表现。

从某些角度来说,这无疑是个不错的策略。就像我之前讨论ohm时所说,致力于成为加密生态指数是一个伟大的愿景,如果未来ust的抵押物中不仅有BTC,还包括ETH等优质资产,ust无疑会成为最原汁原味的去中心化稳定币。LFG显然对此颇具信心,创建了几十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备不时之需。

然而换个角度,无论是ust的铸造还是销毁,luna都会面临抛压,其价值捕获能力大大减弱了;如果未来BTC(或其他代币)储备占比越来越多,luna是否会越来越鸡肋?甚至连gas都可以用ust支付。通缩并非币价增长秘籍,实际需求才是。画大饼说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,也得先给luna画一个啊。luna不稳了,双生子的ust也稳不了,蚀把米?

问题2

iron归零前,titan曾有一波暴涨,正是因为暴涨出货引发的散户踩踏;今天的ust脱锚,也有一个熊市的大背景——暴跌恐慌,同样会出货。但凡暴涨暴跌,很容易造成套利机制失灵,然后就是踩踏和挤兑。

问题4

最后是市场情绪。市场情绪是个玄妙的东西,绝非人力可以预测。好比我从未想象过还能够看到0.7的ust……但这次事件倒是让我反思,我以前总觉得可以通过机制设计引导参与者行为,但没想到在情绪助推下(比如极度恐慌)参与者撂挑子不干的行为。看来任何模型的设计,都需要提前做一些黑天鹅事件模拟的推演,有没有用难说,但至少不至于被打得乱了阵脚……

三、一些借鉴:关于外汇政策

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金融危机,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、墨西哥金融危机等,皆具有相似的逻辑线条:固定汇率/游资炒作导致本币高估→动用外汇储备死扛抛压→外汇储备不够了开始凉凉→放弃反抗,本币大跌。究其原因,或许还在于固定汇率与金融自由化两大政策之间的矛盾。

以墨西哥金融危机举例,1982年墨西哥债务危机之后,为保持较低的通胀率实行了比索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,使得通胀率从1987年的159.2%降至1994年底的7.1%。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政策,在抑制名义通胀的同时,也导致了比索币值高估。

举例来说,今年我6.5元兑1美元,假设我国实行固定汇率盯住美元,美国实际通胀2%,我国实际通胀5%,那么来年1元人民币能够买到的实际物品就更少了,这种购买力的下降也就是”币值的高估“。

本币高估会带来什么呢?一是逆差拉大,因为出口商品相对于别国人民来说更贵了,竞争力削弱,反而进口增加;二是贬值压力,本国人民会抛售本币获取购买力更强的外币,如果继续维持固定汇率,就需要政府动用外汇储备来稳定汇率。

1989年,墨西哥的经常项目逆差为41亿美元,1994年已扩大到289亿美元。为维持国际收支平衡,墨西哥政府大力吸引资本流入,放松了很多政策来吸引外资。于是国际游资大举涌入,这使得政府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,投机者的影响力持续增加。

伴随着墨西哥政府外汇储备的耗尽与美联储的持续加息,金融投机者开始撤回资本,大量抛售比索资产,恐慌蔓延,金融市场一片混乱,短短三天时间,比索兑美元暴跌42%……

对比terra与外汇市场,可以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相似之处:ust相当于本国货币,而usdc/usdt假设为美元,ust正努力维持汇率不脱钩。然而由于ust通胀速度高于usdc/usdt(相对于生态发展而言),为了维持锚定,ust需要动用外汇储备,比如BTC。anchor吸引来的玩家更像是国际游资,可以帮助terra获得短暂繁荣与安定,但根本的经济结构未变(生态应用引发的ust实际需求),当熊市/黑天鹅来临时,游资撤走,抛售ust,恐慌情绪蔓延,引发死亡螺旋……

从这个角度看,既然ust与usdc/usdt维持固定汇率是必须,那么就需要维持相同的实际通胀——如果生态建设速度暂时跟不上外面,就不能提供高额APY;不提供APY,就无法吸引更多游资进入。或者说,提供高额APY吸引游资进入,就需要对其退出做出一定的”政策管制“。

结合之前提出的几个问题,对于luna生态后续的发展,几个纯个人的想法:

  1. 生态发展是核心。单纯的强留流动性不具有实际意义,追求tvl最终只会让巨鲸们打一枪换一炮;如果有办法让APY既吸引人又可持续那我先滚了。当然,流动性和实际应用需求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过程,只是二者之间的平衡性不好把握。anchor继续维持20%当然好,如果能保证游资就在ust国内生小孩,那就更好了。

  2. 关于APY的可持续性。不管APY给到多高,只要无需外部高额、持续的价值输入来维持,就是可持续的。换句话说就是自我造血。之前有twitter发文警告,anchor日亏500万美元,储备金只够维持50天;其后LFG补充了外汇储备,但这终究只解燃眉之急。从机制本身入手的话,可以借鉴defikingdom(虽然同样凉凉),做一个收益锁仓/条件解锁的机制,以匹配生态发展速度;另外,利用ve token的设计为APY分级又有何不可?问题在于限制多了之后,游资不愿意来了,目的达不到了,这可咋办呀(暴风哭泣)

  3. BTC做储备是好事,但同时要为luna画大饼,也得维持luna价格的稳定。今天的ust在交易所遇到了跌停板,luna怎么不能设置类似的东西呢?举个例子,为BTC储备设置一个平衡机制,单日变化幅度超过10%就自动调节,比如涨11%就卖出luna储备换取BTC直到10%,跌11%就卖出BTC买回luna。关于luna本身,如果仅仅是做个ust调节吉祥物,那每次黑天鹅都得强制救市了……

  4. 设置明确的套利预期。举例来说,ust跌到0.8的时候,原本依靠市场自动平衡的套利机制已经失灵了,因为套利者撂挑子不干了。这时需要依靠基金会直接财政干预,并且干预手段要提前明文,如此,套利者便拥有预期,减少恐慌情绪。举例来说,通过稳住luna价格来驱使套利者购买并销毁ust获利。这其实是个玄学的活,因为基金会的体量能否接稳(按暴跌前300亿市值计算,一个暴跌可能就是几十亿)。但关键在于稳定市场情绪,包括之前的设置暴涨暴跌限制、为luna画大饼等想法,都是为了这一点。

话说回来,terra这么一大坨项目,一大堆专家出谋划策,背后还有一堆弹药补救,想必会回过气来,真若倒了,恐怕之后类似的设计要绝迹了吧……本文仅我个人从tokenomics设计上的一点小看法,不构成任何任何。溜了!

PS:晚上看到一个,被一语点醒,提供另一个思路。

可以把ust看作terra对anchor储蓄者的债务,anchor的20%APY其实是付给所有储蓄者的债务利息(他们是真金白银用usdc等换来的ust),然后通过ust-luna这一机制套出luna去买btc,ust相对btc来说是不停贬值的(类似于法币通胀),于是BTC抵押率不停降低。维持下去只需付年化20%的利息(这么一想就很便宜了),如果ust崩溃,可能连利息都不用付了……所以,看到DK和机构们努力维持锚定,记得送一声祝福……

再再PS:持续跟踪这次的ust脱锚事件。

5-11:luna已跌破10u,ust反复横跳短线跌破0.6u,距离脱锚不到两天。

还是5-11:个人观点来看,luna币价进一步下跌几乎是定局了;terra为了保ust,会进一步掏空luna市值,直到进一步“政策”调整或者ust稳定或者泡沫消除。

感叹一下,前文说到ust的支付场景,看到terra的困局反思了一下:算稳的最大挑战仍旧在于使用场景。算稳如果还能存在,会有很长的路要走啊。

5-12:luna的指数级增发(terra增发数据 )看傻我了……以前看模型的时候倒是没有形象化地去想这点,即$1价值的luna到底意味着什么。现在知道了:如果luna价格100,销毁1ust增发0.01luna,如果luna价格0.01,销毁1ust增发100luna。所以ust为了回锚,销毁的前几十亿个可能增发了几亿luna,但后面每销毁一亿ust,增发的可能就是几十几百亿的luna……这就是为什么我之前提示不要抄底的原因。什么叫快速稀释,这就叫快速稀释,ust未出现实质性变化前,去抄底luna就好像一滴牛奶滴入大海……

5-13:早上九点。ftx的luna现货价格达到0.000002,按彼时8000亿供应计算市值不足两百万。ust到了0.1,基本没有再回去的可能性了。无论如何,对于terra坚持保ust的行为致以敬意,于我个人而言,我仍然是tokenomics的坚定拥护者。RIP luna, the road never stop…